人性——是由醜陋所維持的嗎?深入歷史,探索專屬於醜陋的文化系譜。 18世紀的利物浦,曾有個名為「醜臉俱樂部」的兄弟會,過去美國法律中,有一條「醜陋法」,禁止身體畸形者出入公共場所,建築、繪畫、五官……美麗的事物總遵循一定的標準,難怪安伯托‧艾可會說:「美麗有時很無聊。」醜是原罪、醜小鴨、醜八怪……,「醜陋」一詞被人們肆意使用,成了帶有負面意義的詞彙。它的定義五花八門,卻脫離不了被厭棄、具攻擊性、恐懼的內涵。本書從醜陋的身體講起,分析了不同時期和地區對醜陋的感知,梳理其發展變化,以及醜陋如何激起大衆的複雜情緒與想像。究竟什麼是醜陋?醜陋的存在有何意義?透過歷史文本中的個人、群體和感官案例,深入解析種族、階級、性別、宗教、年齡、殘疾與審美的關聯,也許我們最終能解除對美醜分級或營造對立的慣常思路,在重塑文化價值的過程中,真正找到自己的角色。